朝野上下无不为其奔走。
', ' ')('\n
焦侃云趁着忙乱,托人打听皇后的消息,她心中对皇后还活着这件事并未抱太大希望,也知道越临近祭祀,皇后薨没的消息越不可能被辛帝公布,但阿玉和她埋在杉树下的玉石被她拿去刻好了玉牌,挂在身上,她常常碰到,触之温润,便如同被阿玉笑着安抚过一般,总让她生出一些希冀。
可得到的消息都是,永寿宫封闭如牢笼,太医、膳房惯常往里面送药、送食,但有没有人吃喝,不知道,宫人惯常开一罅隙接过,也不出门,里面的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焦侃云也去金老板的住处探访过,那里已被贴上封条,虞斯说,金老板已被多罗交还辛帝,而辛帝因看中他的经商之能,已将他继续隐秘地留作己用,遣出樊京行事,对外宣称获罪处死。人被多罗利用一遭,还能活着,也算是焦侃云近期的慰藉。
自劳使宴罢,金玉堂一夕倾颓,老板涉嫌通敌叛国,堂内人事物查封的查封,带走的带走,往昔权贵高官啧声,不敢高声议论,只能叹息,谁能想到,一向铲贪官、除污吏,颇有“刑不纠我纠、朝廷不管我管”的侠义精神的金玉堂,最后是因“通敌叛国”这种罪名,悄无声息地垮掉的?
高官们想到隐笑,又想到劳使宴上焦昌鹤淡定的神态,撇开近期那些暴论不谈,之前纠察贪官的事,没准还真有辛帝的意思,也就不敢对焦侃云另行针对,也不敢对她此举多做评价。
上头都不敢议论,老百姓就更不敢说话了,隐笑的身份传开后,便知晓那话本再不是什么娱民的闲谈,而是太子党争的手段,如今又涉及国事,难道还能去尚书府门前亲问不成?小老百姓只在意粮仓里的米,和寒风中的雪,还有冬后是不是真要打仗。
敢谈说隐笑和她的话本的人,反倒是常来金玉堂中听书的女眷们,以及曾经詹事府的同僚旧友。焦侃云收到了不少慰问信和邀约贴,并着一些大家亲手或裁剪缝织、或精挑细选购来的礼,也没说是什么礼,就是想送。焦侃云明白,总有人理解且支持她,并不畏惧与她这样“两面三刀”的人交往。
她很想将这些心事说给虞斯听,但前些时候,外面沸沸扬扬地传着她和楼庭柘的婚事,虞斯便叮嘱她在圣旨赐下之前,少到侯府来,以免被说闲话,近几日,焦侃云才鲜少再听到提及的。
上值时打听了才知,一则,是虞斯在御书房与辛帝讨论东征时,时不时就趁着辛帝高兴,当着其他官员的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