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咱们县历来缺水,再赶上旱灾,要命哦!”
“也不能讲缺水,地下水多的是,打井不轻易的。”
大家议论纷纷,郑先发听了半天也没听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拍了拍巴掌,喊道:
“安静!明天我去大队和公社问一问,看县里能不能派人帮咱们打几口井。
另外,各家各户尽量多储存一些红薯、干菜什么的。”
郑先发倒是想动员大家去十里外的小河取水,但问题是小河都快断流了,这个主意行不通。
以前有技术人员到这边进行过地质勘测,本县地表水匮乏,河流的枯水期长,夏秋季很容易发生旱灾。反而是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
只不过受地质结构的影响,打井十分困难,反正以县里的技术条件是没办法打深井的。
郑先发讲完话,生产队会计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大家介绍夏收的情况。
“今年夏收,早稻平均亩产136斤,比去年有所下滑。按照眼下的情形,晚稻肯定也会减产,甚至有可能还比不上夏收。”
生产队会计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年的旱情愈演愈烈,秋收能好才怪。
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好,多山多丘陵,水稻的亩产最多300斤-330斤(两季稻产量加一起)。
一般来说晚稻的产量比早稻能略高一些,但今年搞不好就会倒挂。
方唯听了会计的介绍,不禁回想起了脑海里的一些知识。
他毕竟读过农大,对于各地粮食作物的种植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