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谢罪,希望获得两人原谅,承恩侯、张尚书闭门不见,在朝堂上遇到沈昶青,冷哼一声,拂袖离去,不给沈昶青说话的机会。
沈昶青一日比以消瘦,眉目郁气难消,昇王和他商量上京大运河的事,与他公事几天,见他心事重重,便请他到酒楼吃一回酒,宽慰他,沈昶青谢过,次日就送些银两、衣物给房氏、沈拾,他虽然送了东西,却未见两人,掉头找何仕珉喝茶。
“找几天门路,我才打通关系,免婶娘被斩首,却避免不了婶娘被流放,按理说我应该有脸见婶娘,到了牢门口,始终迈不出脚步。”沈昶青一会儿欣喜,一会儿沮丧,心忽上忽下。
毕竟不是世家培养出来的,沈昶青看待事情还有些稚嫩,没看透如果承恩侯府、张府不松口,凭他找的那些关系,根本就不能压下房氏死刑,也没有摸透牢狱之中暗含的猫腻,流放之地有好有坏,被分配到恶劣的流放地,那真生不如死。
沈兄高兴的太早了。
何仕珉不忍泼凉水,顺着他的话说:“你啊,做到这样已经仁至义尽了。”
沈昶青轻一笑,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何仕珉,不愿提糟心的事烦何仕珉,便转移话题和何仕珉聊起朝堂上的事,探讨朝堂上的风向。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遭百官憎恶,又出了婶娘的事,不少言官参他治家不严,求胜贤帝按照律法将他打入天牢,由于胜贤帝压下奏折,随便找几个无关紧要的事件训斥几个言官,不少官员更是拿他当眼中钉肉中刺,除而快之。
想他忠心为国,却被百官比作佞臣,他深感无奈,苦闷百官对他的态度,却阻止不了他修河道,兴百业的决心,他的功与过,现世之人评判带有个人思想,那就交由后世之人评判,才算公道。
何仕珉只是听着,时而安慰沈昶青几句,告诉他人生在世,只求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