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早就深入到万灵生命本能中:乌鸦反哺、群狼合力……
玄明看到了白亭山的广阔心胸,看到了恢弘的儒家气象,以妖身修儒道,他一颗文心比人族部分大儒更纯粹,已然打破种族与地域阻隔。
一袭布衣,往来在两山之间:
山内教化禽兽草木,端坐青石上,为他们诵读圣人文章,破除蒙昧,开灵启智;开设学堂,收开灵的小妖为学子,传授为妖道理,立身之本。
山外徒步行走四方,不仅从书本上汲取道理,更亲自躬行,于人世间品悟儒家智慧,汲取真理,与儒生侃侃而谈,听蒙童诵读文章,向大儒求教学问,朝长者求问道理,洞中观书百载不及人间十年。
相较玄明,白亭山心湖更波涛汹涌,通过吒字,他见天地诞生,观万物生化,洞悉天地众生无有高低,不分贵贱,本质相同,都是天地造物,是后天地量定了价值,才有了种种不同。
修行者当追根溯源,看清万物本质,明白天地为一、众生趋同之理,莫要被后天观念影响,当叩问本心,合理公正地对待万灵,再以万灵行为做出选择,善者得福,恶者招祸,善恶有报,如影随形。
白亭山本以为自己豁达大度,想不到玄明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跟他相比,自己略输一筹,却心甘情愿,甘拜下风。
一人一妖沉浸在论道中,不知岁月流逝,太极天内,一座四寸山岳拔地而起,浩大光明,正是白亭山儒家道理所化。
随着先天之音与后天之声相融,混合成一个无音之音,玄明脑海灵光乍现,捕捉到一抹契机,确切地说,是一抹混元意。
有别于太极的混元意!
更玄妙莫测,更晦涩古老。
纵然以他如今道行都难以参悟,只领悟到一丝皮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