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给潘阿瑶按身量量了量,给了衣样子,让每家自己用买棉布棉花缝制“校服”。潘阿瑶这一身便是她在阿娘的指导下,自个为自个缝的,针针脚脚全是满心喜悦。
校服一共做了四套,夏两套,冬两套。
潘阿瑶个矮,阿娘给的棉布做完还有剩的,她还给自己缝了同料的斜跨小书包,虽然学馆里的课本她还没抄完,还不能将课本带回家来,这小书包里只能每日装些点心和饼子——书籍昂贵,学馆里每间学舍都有几套大族捐献的书,但也没法为每个学子分发书本,因此学馆供给了纸笔,让自个抄一份,既是抄书也是复习。
学馆开学的时候,圣人最喜爱的公主——太平公主来学馆勉励她们勤奋读书,公主说了,等她们学成“毕业”,日后也是要去考科举当官,她们不仅仅是为自个读书,还是为了实现大周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就为了这句话,潘阿瑶风雨无阻,从没有缺过一堂课。
公主还问她们:“你们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呢?除了相夫教子、在内宅过一辈子,你们可有想过旁的?”
潘阿瑶想了很久,在进了学馆之前,她曾经想过嫁给隔壁成衣铺的胡商的儿子,这样她就不用离开阿耶阿娘了,垮一道门槛便能回家。
后来学馆成立了,能进学馆读书,便成了她梦寐以求的事。
学馆全名叫“洛阳女子学馆”,但大伙儿都管它叫“学馆”或是“女子监”,如今已经开了近十年,最初不论贫贱,没有家里愿意让女子去读书的,是圣人降阶亲自拜会说服了五姓七望,捐钱修建学舍、教舍,又送来自家的女儿们,学馆才算真正开了起来。
三年后,学馆里出了头一个进士科榜首,那可是女状元!还是最古板老套、看不起女子的陈太傅的女儿,那一年真是街头巷尾没有人不谈论这件事的,大伙儿都津津乐道,这天底下、古往今来第一个女官诞生了!
虽然陈太傅气得险些提前下去见祖宗,陈娘子还是得到了圣人亲命,外放地方,带着护院与师爷,走马上任了。骑马出城之前,她还在洛阳城墙上留下一句词: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潘阿瑶也知道这句诗,是仙迹里说过的往后有个宋朝词人苏轼的诗,后人都称他为天下第一词人!潘阿瑶读了这句词也忘不了,时常在心里念叨:谁怕?谁怕?我也不怕!
陈娘子就像是一盏明灯,顶着天下流言蜚语与骂名为天下女子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据说陈太傅都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将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