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言归正传,后军在朱棣这个ssr强势介入之后,暂时稳定了阵脚,但也深陷重围在平安的猛攻下无法脱身,朱高煦这时脑子突然灵光了起来,他感觉老爹可能有危险,便毅然决然带着剩下的鞑子兵与亲卫,一股脑冲去后军救爹去了。
咱们前面说过,徐辉祖对朱高煦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他是朱棣的儿子,虽没继承朱棣的脑子,却继承了徐家与老朱家加起来双倍的勇猛无畏,冲锋起来比瞿能更猛!
朱高煦直接杀入后军,在混乱的战场上找到了老爹,父子俩交换了一下情报,商议了一下接下来的对策。而这个时候,其他前军右翼也在拼死作战,张玉朱能拼死抵抗着瞿能父子与郭英等人的猛烈攻势,在朝廷军的合围下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燕军已经算非常强了,撑了那么久都没有崩溃,朱棣必须要尽快找到能够改变局势的办法!】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对视频中这句话重重点了点头:“不能拖了,一定要想法子突围,可是……”
朱元璋与徐达等人都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也研究半天了,没有发现哪里有可以突围的地方,主要是这回李景隆没有犯错,而他手里的朝廷军也足够强。
很好地发挥了大明精锐的正常水平。
朱标也沉思道:“如今最危险的便是,现在四弟的各部都在交战,他们本来人就少,现在各自为战无法相互支援,就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战场,迟早会被吃掉的。”
【其实燕军能撑到现在都算奇迹了,要不是朱棣提前预判了李景隆的预判,打破常规,加强了四军的兵力,在白沟河这样一马平川,没有半点险要的地方,燕军很可能第一波就被冲溃了。
可撑到现在,却仍旧是死局。
如果朱棣无法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之内找到带领燕军突围的办法,那么靖难之路便到此为止了,因为明史的混乱,很多人都不知道靖难之役究竟是怎样的魔鬼难度,而白沟河之战,便是靖难之役难度的一个缩影,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从没有一个藩王能够干翻朝廷造反成功,更何况大明还是被朱元璋经营了几十年的大一统王朝。
这就是靖难之役。
被远远低估的靖难之役。
更不要说什么李景隆是卧底、郭英等明初大将给朱棣放水的言论,这也太可笑了,其实看白沟河之战就能看得出,李景隆的军事水平不说多高,但至少是合格的。
而他当主帅也有两把刷子,那可是六十万人的大军,他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