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都相当敬重。
可敬重是一回事,盲目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我一个机会,来说服你们。”李暮笑着道。
他并没有在意对方的态度,反而相当高兴。
科学依据,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您请说。”研究员道。
既然李暮要解释,他们不可能不给面子。
毕竟朱雨生和彭垄还在一旁站着,眼睛都快被瞪了出来。
李暮道:
“我打算研制125的滑膛炮,并且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研究方案。”
他说完以后。
研究员并没有说话。
见状,彭垄着急道:“老张,你说句话啊,闷着做什么?”
“李顾问,目前我们主流的炮弹,是线膛炮。”张姓研究员沉吟了片刻,然后道。
火炮问世之初期,不论是前装炮还是后装炮,都是滑膛炮。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滑膛炮存在精度差、射程近的缺陷,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加上火炮技术、铸造技术的发展,在炮膛内壁上打造膛线。
这就是线膛炮,也是现在夏国59式坦克上装备的武器。
直到64年左右,第和老大哥先后发明了可以通过炮膛发射的炮射导弹,才慢慢改变了这一情况。
不过直到70年代,线膛炮和滑膛炮之争,才以后者的绝对优势获胜告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