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站地铁,还好这次平安无事。
在中央公园她还看到了一黑一白的双胞胎, 双胞胎的父亲是位黑人, 母亲是位白人。
杨语桐觉得太神奇了, 她真有心想给拍下来, 可是她没敢, 看黑人父亲那壮硕的身材。
可比昨天在地铁上练拳的那个吓人多了, 她怕挨打, 就她这体格, 一拳也挨不下啊。
感恩节法定假期的最后一天, 杨语桐结束了游玩,坐飞机去了波士顿, 那是离剑桥最近的机场。
这趟全程只要1个多小时的航程, 那真的是刚上去了,马上就忙着下来了。
剑桥市不光有克雷研究所,还有哈佛和麻省理工这两个杨语桐前世都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校。
杨语桐一下飞机就感到了温度的差异,就好像从秋季一下过度到初冬。
好在她准备了个厚外套, 出了机场就打车去了订好的酒店。
杨语桐的这次克雷数学研究所之行,受到了一定的关注,麻省理工和哈佛都给她发了邮件, 希望她能去举办一场讲座。
一位老朋友, 麻省理工的斯特朗教授也对她发出了邀请,她欣然接受了。
感恩节过后的第一天上午, 杨语桐来到麻省理工,斯特朗教授热情的同她握手。
“杨, 好久不见,我听说在华国,握手是尊重又热情的礼节,尤其对年轻的女士。”
斯特朗一改美丽国人见面拥抱的习惯,研究了华国的礼仪后,他也按对方的习俗打招呼。
斯特朗教授邀请杨语桐一起共进午餐,还有另外两位数学系的教授,一位是华人副教授张辰,还有一位是托马斯教授。
这两位也是麻省的知名教授,当年有名的天才人物,张辰教授还是杨语桐的校友。
杨语桐欣然答应了,四个人去了一家西餐厅,这家菜做的还挺不错。
西餐在杨语桐这能得个不错两字的,那在当地也得是知名餐厅。
四个人也算相谈甚欢,尤其这位张晨教授因着同门之谊,很是热情。
这位师兄杨语桐听说过,他挺有名气的,在燕大时很多人惋惜他上届无缘菲奖,等下届他的年龄就超了。
这是在杨语桐之前,燕大校友,甚至可以说华国培养出来的数学家中离菲奖最近的人了。
吃完午饭时间还早,杨语桐和斯特朗教授一起喝了一杯茶,聊了互相的近况,以及研究的课题。
下午一点半杨语桐走进了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