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举人功名,就能去吏部应挑,考上进士更是能去吏部候铨。不管是应挑还是候铨,走门路是免不了的,自然也少不了他王小爷的一份好处,哪像如今这般光景?
“这长毛啊,现如今可都成气候了,势力大得惊人。那帮子洋人更是过分,都把租界扩张到咱天津卫这地界儿来了。眼瞅着这形势,想要完完全全回到过去,那肯定是没戏了!可话说回来,咱这洋务啊,能少沾就少沾,能少折腾一点是一点,省得惹祸上身呐!”
又有一位操着天津口音的老爷,发表着自己的高见。王有利听了,频频点头,对,就该这么办!
“要俺说,咱大清搞洋务,说到底就为了两样东西,一是洋枪,二是洋烟银子买就是了!可千万别学长毛,搞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啊!连老祖宗传下的道理都抛之脑后,整日捣鼓洋鬼子的奇技淫巧,还弄些鬼画符似的洋书让读书人去学,简直是斯文扫地。”
这位想必是在太平天国地盘上待过一阵的议政老爷,估摸着还自学过小学数学,只是没学出个名堂。
他这话一出口,仿若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周围立马一片点头称是。
王有利同样觉得这位议政老爷所言极是,洋枪、洋烟,银子买来便是,再多涉足,纯属浪费,而且洋务搞多了,容易搅乱人心,人心一旦乱了,天下哪还能太平?天下不太平,这官就越发难租,连累着他这跑堂的,都挣不到钱了
“可是这天底下的老百姓那是多得很呐,可这好田好土,又少得可怜,这可咋搞嘛?”
忽然,一位操着湖南口音的老爷,抛出了个让众人都哑口无言的难题。裕泰大茶馆里瞬间安静下来,唯余一声声低沉压抑的叹息。说话的是一位面容清瘦、颧骨高耸的中年人,看上去约莫三十多岁,留着山羊胡,眼神闪闪有光。他姓彭,名玉麟,字雪琴。
他对面,坐着一位摇着纸扇子、满面愁容的白面书生,正是黄世杰。
“雪琴,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