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游牧民族,七百匹马并不算多,可
', ' ')('\n
能一个小部落就不止七百匹,但对于习惯农耕的大汉人来说,七百匹马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尤其这七百匹马质量都很优秀,其中适合做挽马的不过百来匹,其他六百匹都是适合做战马的。
至于牛羊之类的樊伉就没有统计过,供应他们这个千余人营地的肉食绰绰有余,还能支持他阿翁不少。
樊哙身为主帅,轻易不得离开驻地,但他还是比较疼爱樊伉这个儿子的,时常会派遣随扈武阜王回借着巡营的理由去探望樊伉,所以对樊伉那边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大体还是有个数的。
说到这个樊哙还挺惊讶的。
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挺能折腾,赚钱更是一把好手,可养马?
从小到大他连马都没见过几回,什么时候居然这么会养马了?
听武阜和王回的语气简直把樊伉养的马奉成神驹,好听的话跟不要钱似地直往外冒,说得他都有些心动了。
名将爱好马,樊哙身为大将军,戎马征战几十年,骑得最多的还是驴,马都很少骑,好马就更不用说了,见都见得少。
听部将吹捧的次数多了,樊哙也不禁期待起来。
樊伉是他儿子,真养出好马,他这个做阿翁的应该有份吧。
樊哙暗戳戳地想着。
机会很快就来了。
登基四年的新帝终于娶妻,妻子是栎阳内史长修平侯杜恬的女儿。
新帝娶妻乃是大事,如若不出意外,这位长修平侯家的千金以后就是大汉朝的皇后,惠帝和太后都下旨如樊哙樊伉父子回京。
说是庆贺,其实内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这几年樊伉身在外地,京中的事情却并不陌生,吕媭隔三差五便会派家臣给樊伉送信,开始不过说些家长里短,没甚营养的话,再亲的母子每个月雷打不动地三四封信,时日长了也没甚话好说,吕媭便将京中发生的一些大事说与他听。
比如吕产吕禄兄弟日渐长进,又升了官儿,又比如新任的丞相一职终于有了定论,乃是安国侯王陵。这位安国侯秉性耿直,倒是颇得新帝信任,就是与太后吕雉偶尔有些政见不合。
原因说来也简单。
惠帝仁孝,事吕后十分尊重,凡事皆与她商量,吕后养尊处优几年,性子日渐骄矜起来,见兄长二人对大汉有功,有心想立吕氏一族为王,不想朝议之时受到朝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