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且拿地规模越来越大。
2013-2015年地产低迷,地价低,都不愿意拿地。
即便是恒大碧桂园,一年也就拿地2000-4000万平方米,每年开发2000-4000万平方米,基本维持平衡。
但2016-2017年,楼市火热,地价上涨,各大地产商都开始疯狂拿地。
恒大、碧桂圆一年拿地1亿平方米,1.5亿平方米,都是基操。
即便2018年地价高峰,他们也会拿地七八千万平方米。
哪怕是万科,龙湖,那几年也会大几千万平方米地拿地。
可以说,2014-2016年上半年,地价白菜价,几大巨头都不愿意多拿地,一年1000-4000万平方米意思意思,维持平衡就行。
可2016下半年-2018年地价贵了,一年大几千万平方米,上亿平方米地拿地!
结果就囤了大量的高价地,最后悲剧收场。
而王逸恰恰相反,2014-2016年上半年地价低,趁着最后的白菜价,疯狂拿地,一年两亿平方地拿地。
一次性拿够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土储。
等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地价翻倍飙升,王逸停止拿地。
低买高卖,这才是合理的投资策略。
而且,哪怕接下来三年拿下五亿平方米的土储,依旧赶不上恒大、碧桂园他们未来五年的土储总量。
何况星逸地产的五亿方土储,是未来五到十年的土储,并不是特别恐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