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书吏铺上纸墨:“好,报上姓名。”
“邱江。”
书吏一一登记姓名,轮
', ' ')('\n
到这组最后两人,只见前方投射下来两道影子,书吏不由抬头看去,见对方气势凛然,手臂上的肌肉鼓胀,身材高大,不由心里一怵,再细看,只是两个寻常庄稼汉:“什么名字。”
一人答道:“杨耕青。”不等书吏发问,又替另一人回答:“韩致。”
队伍登记完毕已经晌午,自然是吃了午饭再做工。做饭的地方选在离河道不远的一个废弃农屋里,汉子们自带了碗筷,凑到一堆席地而坐。
饭是糙米做的,做成的干饭,菜是野菜叶子,好在分量十足,汉子们久违地吃了个撑肠拄腹。
这大大出乎了队伍的意料,以往赈灾搭帐篷布的粥都是清汤寡水的,喝在嘴里刮嗓子,一碗下肚还饥肠辘辘。
原想着这次县衙也是糠水应付了事,倒没想到告示里说的管饱,是真的撑到肚子发胀的程度。这才刚刚开始,还没到达地方,队伍就对要做的工作充满了希望。
情绪空前高涨,突然的暴雨也浇不熄心中的火热。有些人干脆就着杂草和雨水把碗匆匆一擦,讨论起了接下来的分工和谋划。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暴雨甫一停歇,就由领头带领,队伍拿着簸箕镐头等工具开拔往敲定的地方而去。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没有人反抗闹事,队伍很快就达到了莫尽河。
与怒江的浑浊汹涌不同,莫尽河清澈平和,像个文静典雅的闺中姑娘。河两岸开满不知名的花朵,树木亭亭玉立,杂草不受洪水的影响,在这里年复一年的扎根生长,已经遍布脚下,杂草间隐隐能看见其中的一二石块。
“好了,就是这里了。”领头把要做的工作又复述了一遍。
队伍在行走途中就已经商讨好了合作做工的事宜,领头一交代完,就迫不及待的投入工作中,要多积极就有多积极,把一旁的官差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新来的县令,还是有几分手段的。”书吏悄声道。
陆久安在轿子里坐了一会儿就觉得酷暑难当,应平县又湿又闷,就算人站在树荫下,也是热风扑面,从头倒脚犹如被放在蒸拿房里汗流浃背,让人好不难受。
陆起人未至声先到:“大人,汤来了。”随着门帘拉开,随之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中药味。
陆久安条件反射先捂口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