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让这摇摇晃晃的草垛倒在路上。
卸货后,孟天霞跺了跺开车踩油门离合器刹车踩得发麻的双脚,对大队长道:
“我们歇一天明天还要继续去场部,第一生产队还有许多高粱杆啥的呢。
“他们那边日照足,东西熟的比咱们生产队早,上个星期就把种的粮食菜都收了。现在地里都是豆角秧子、土豆秧子啥的,高粱杆也还有不少呢。
“他们第一生产队种的多,自己要规整了喂牛羊也忙不过来,牛羊更不可能一冬天就吃这些秧子杆子,肯定还要往其他生产队送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生产队运力不够,如果不赶快拉回来晾晒好了,那些秧子啥的来不及收拢,都得烂在地里。
“我们和刘金柱明天回去场部继续去第一生产队地里割秧子,能拉回来多少就拉多少。”
“够奔波的,辛苦你们两位拖拉机手了,明年咱们争取再买两辆拖拉机。”大队长算计过今年的收成。
等再过半个月一个月的时候,他们的牛羊就要出栏了,今年牲畜损耗少,能赚不少钱。
到10月份前把山上的地收了,能填补大食堂大半的需求,今年去场部买的蔬菜少,可以省许多钱。
明年说不定不仅能买两辆拖拉机,还能买更多其他工具。回头再多买点青瓦之类的,给大家把驻地里的土坯房啥的都修整修整,别一到夏天就挨屋的漏水。
秸秆、高粱杆、玉米杆等被生产队的壮汉们搬到储草的半露天仓库,抹一把汗,抬头看过夏天打草后晾晒在这里的干草和这些新拉来的谷物杆子,小山一样的工整堆着,真令人赏心悦目。
这么多草……多好啊。
过几天再打一次秋草,今年冬天牲畜们肯定饿不着。
停车场上草杆被卸货完毕,孟天霞和刘金柱又将堆在最里面的包小丽采购来的物资搬下车。
都是些盐、味精、酱油膏、荤油啥的,每次包小丽进场部都会买一批这些东西。
场部这些日用物资的储备有限,每次一有新货,很快就会被各生产队采购一空。配额之外可随意购买的量不多,能买到就要尽量买,不然冬天前根本买不够过冬的量。
一旦开始下雪,他们开着拖拉机进场部的次数就要大大减少,到时候就算想进场部买东西,也未必能自由出发。要是遇到雪大的年份,被困在生产队一两个月都有可能。
“现在仓库里已经囤了许多盐之类的重要作料了,等今年的米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