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他又赶向健康牲畜的棚圈,在棚圈外冲洗过靴子后,他举起大喇叭,又喊朝内道:
“所有饲养员听好了,拿着手电筒或者油灯,检查牛羊的鼻子、耳朵这些露出皮肤的地方,如果有出现比健康牛羊颜色浅的,鼻子苍白的,都牵出来拢在棚圈门口,等一会儿林同志过来做检查。
“所有牛粪羊粪都必须立即清出棚圈,送去无害化处理。”
几分钟后,大嗓门又跑回林雪君身边,报告新情况:
“林同志,有的牧民觉得牛的鼻子好像有点白,又好像不太白,这种怎么办呢?是你过去给看看,还是怎么办啊?”
“拿一碗水,采集一点牛粪或者羊粪到水杯里,如果有特别细细小小的虫子浮在水面上,就是有虫。”林雪君正按着一头小牛犊子要带着几名壮汉给牛犊子喂药,听到大嗓门的问题,头也没抬地回答道。
花肚子虫特别特别小,它的虫卵和成虫在粪便中很难被识别,甚至解剖过程中如果不够仔细,也容易被忽略掉。
大嗓门听得直点头,嘴里嘀嘀咕咕地念:“还有这种方法,好的,好的。”
随即转身就跑,他的大喇叭被挂在腰间,随着跑动叮当乱响。
一个腿长的男人骑在牛犊子背上,林雪君又喊阿木古楞固定住牛头,随即接过第四生产队大队长递过来的硬胶皮管。
她深吸一口气,转头对两个小同志道:“将手电筒打在牛头这里,近一点。”
蓝矾水绝称不上好喝,混水里牲畜也不会喝,硬灌也灌不进去,就得插管子。
但是牲畜的口腔、食道等都非常脆弱,不能弄伤牲畜,就得插得很小心。可是牲畜会乱动,不会配合医生,不莽插就很可能搞十几分钟、累得虚脱也插不进去。
而且如果插不好的话还可能插错位置,插进气管里,那药水一灌,牛犊当场就得死。
现阶段的兽医灌药并不采用深插管的方式,姜兽医对于这种方法也不太会。
大家往常一般就插嘴里,但对于100毫升的量,简单的灌服很难完成——如果只是一点药水,猛灌一下,牛羊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已经都喝进去了,药水量大的话灌药的难度就大大地增加了。
尤其牲畜稍微一动,药水可能就浪费了。
本来药就不多,这么多病畜,更何况还有第五生产队和第六生产队的病畜也需要药呢。
必须得硬上。
抓住橡皮管,林雪君再次叮嘱壮汉一定按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