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而,民之所愿为何,便是国之根固为何!”
“民所愿何也?”
“无外乎四个字:吃饱穿暖!”
“亩产三千斤,这五个字,不足够吗?”
“大秦国运命脉,只有四个字,以民为本!”
嬴渊一番场论,令得在场所有人,尽皆面色一滞。
特别是李斯,深深看了一眼嬴渊。
方才所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便是出自他老师荀况的著作《王制》,如今公子渊将其引用到国与民上面,反倒是极为贴合,甚至隐约展现出一股子明君气态。
思想同出一源,再加上李斯乃是‘荀子叛徒’一事,便对于其更加有了好感。(杀韩非,荀况致信,终生师徒不再相见。)
有了这一重思想相合在,李斯甚至有一种感觉,这位公子渊,或许是最能贴合法家思想的一位公子。
“启禀陛下,臣以为,公子渊所言有理!”
“亩产三千斤,闻言似是荒谬,但我大秦有地有民,可以尝试栽种,届时便知!”
“至于这大秦国运命脉论,老臣虽是一介武夫,亦觉针砭入理!请陛下明鉴!”
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响起。
谁都没想到,这个时候,竟是王翦站了起来,第一个同意了嬴渊的说法。
亩产三千斤,太过唬人,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直接说相信。
可王翦这么一说,就成了‘尝试种植’,意义大不相同。
一个中车府令的命罢了,与亩产三千斤的神粮比起来,能算个屁啊?
至于那一句‘届时便知’,赫然就是为此事画下一个停止的符号。
公子渊的对与错,并非在此时,而是在...番薯栽种之后!
可....今日不给出结果来,那这件事不就等于结束了嘛?
即便是番薯栽种之后,始皇陛下这个做父亲的,会将嬴渊拉出去杀头嘛?
答案不言而喻!
“父皇,儿臣以为有理!”
扶苏见状,连忙开口。
李斯和冯去疾,自然也没有意见。
赵高身死,那其纠集的党羽,群龙无首,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2页 / 共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