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便是如此。”
陆氏说的含糊,文姑姑却懂。
因为闻家大公子今年二十有二的年岁了,却刚刚在年前定亲,定的还是京城吴太傅的嫡孙女。
而在中间牵桥搭线的就是陆氏的娘家礼部尚书府。
为什么会如此曲折,情况说起来就有些复杂,这又跟闻父空有才学却不懂为官之道有关。
闻父在西江城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一直升不上去。
当不了京官家世就弱,偏偏陆氏出身显赫,她给儿子定亲自然不会把目光放在西江城。
所以陆氏这么多年一直压着闻如许的亲事不动直到他下场开考,连中四元。
陆氏有了底气,后来托娘家那边为他寻亲事,这才定下。
闻如许跟他爹不一样,他继承了他爹才学,为人却更加圆滑灵活。
早在闻如许还没长成的时候,陆氏的爹在看过这个外孙以后曾亲口说过他的将来不可限量。
也正是因此,陆氏的二女儿闻如清才能与她大哥儿子早早定亲。
闻如许前途一片光明,于是陆氏想让下面几个小的都沾他的光,所以才一直没给他们说亲。
可闻焉表露出的脾性显然不适合高嫁。
陆氏也是要当婆婆的人,首先闻焉身子骨弱,将来很有可能于子嗣有碍。
再有她一个,她性子如此古怪桀骜,将来两家是结亲,不是结仇。
光这两样,便让陆氏和闻父对她的亲事另有安排。
“他父亲的意思是说,要么寻个有才的书生,要么寻个有家业的商户。”
……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陆氏细细解释道:
“有才气的书生,由她父亲指点一二,将来未必不能取得功名。有家业的商户,自己手里有一份家业,她嫁过去了也不会吃苦。”
最重要的是,这二者家世寒微,闻家压他们一头,闻焉嫁过去,别说是以后没有子嗣,便是说难听点,去作威作福,他们也只能捧着她。
陆氏和闻父自认为对于闻焉的婚事已经考虑地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