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被震撼到了。
《登高》全诗在声律句式上,极其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高,实在是高!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汤光远把自己的分析放到了网上,顿时又是引起一阵热议。
原来古诗之中,还有这么多的门道,还有细分领域!
杜甫真是天才,把律诗带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而且还是用这种和风细雨,不彰不显的方式。
牛!
但更多的人,关注到的是汤光远提及的一个概念——
“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原本这是顾知书在节目里就提出来的一句评语,但当时留心到的听众不多。
后来被汤光远单独摘录出来,放到网上后,才渐渐形成了讨论的风潮。
执牛耳者?
王维都不能上榜?
大家仔细想了想,似乎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一方面杜甫是以诗写史,现实性更强,也更有时代意义。
另一方面他把律诗这个体裁发扬光大,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在艺术性上也更为高超。
杜甫能压过王维一头,不算让人意外。
但问题是——
李白啊!
诗仙李白!
那个从北大的读书交流会开始,就一直被顾知书挂在嘴边,吊足人胃口的李白,啥时候能让听众们目睹其真容?
一直都说李白是写诗最牛的人,写欧阳修有提及他,写王维有提及他,写很多牛哄哄的历史人物时,都有提及他!
仿佛此人已经是天下公认的写诗第一人。
就连杜甫,按照顾知书在节目里的意思,他的伟大是在身后才被后人追封铭记的,杜甫的诗在当时因为太风格独特,反而让同时代的人号不着脉,没有获得匹配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