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似仙似圣,活出了精彩的一生。
既然李白有此远大志向,一座戴天山自然是容不下他多长时间的。
十八岁那年,李白离开了家乡,往梓州出游。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之所以选择梓州,是因为这里有一位名为赵蕤的隐士。
赵蕤虽然是屡试不第的隐居之人,却也是一位学贯古今,号称‘博学韬衿长于经世’的厉害人物。
他所擅长的《长短经》,共九卷六十四篇,是一门兼具了儒、墨、道、名、法、阴阳、纵横、兵家于一体的王霸之术,也称帝王术!
若放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就是苏秦、张仪一样的人物。
而且赵蕤好击剑任侠,驯养百鸟,可谓是和天性浪荡不羁的李白,性情上极其契合。
简而言之,赵蕤就是一个错生在盛世的纵横家。
李白拜入赵蕤门下,学习了何为经天纬地之才,何为纵横捭阖之术。
他经常和老师赵蕤纵谈古今盛衰治乱,点评过往历史上的天下英雄。
决胜千里的张良、高卧隆中的诸葛亮、起而安天下的谢安、一匡天下的管仲……
李白也因此日渐野心膨胀了起来,他要成为帝王之师,要成为辅弼之臣,要立下和那些伟大历史人物一样的不世之功,要成为被后人时常提挂在嘴边的显赫名字!
可命运弄人的是,纵横术虽然格局很大,用处很多,学习起来难度也很大。
但就是有一个‘小缺点’——
在盛世没啥用。
学成下山的李白,志得意满,在二十岁那年拜别了师父赵蕤,意气风发地前往了成都。
成都此时乃益州首府,大都督府长史苏颋更是曾经官拜宰相,同时身负官道巨擘和文坛领袖两重身份。
李白当然渴望得到这等人物的赏识,于是投刺求见,递上了《明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堂》、《大猎》两赋。
这两篇赋是怎么写的呢?
我摘选几句供诸位欣赏。
景星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