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的天涯失落客罢了,他们虽然眼眸里都向往着未来,但对于明天到底身在何方,谁都没有确切的把握……”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分别才是人生的常态。
三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征程,于是分了三个方向,各奔东西。
临别前,李白赠予了杜甫一首诗——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脱口而出的一句别离,竟成经典,由此,也可见三人相处时是何等地志气相投,是何等地其乐融融,又是何等地惺惺相惜。
三十五岁的杜甫,再次独身返回长安,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千古一帝’李隆基,此时已经沉迷于修道,不再勤政,大唐的气数,也和杜甫的命运一样,在急转直下。
李林甫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权相生涯,也亲手把大唐帝国送入了衰败的深渊。
天宝六年,朝廷召开科举考试,而这一届科举,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竟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按理说,唐玄宗此时还存有雄心壮志,想要以科举取士网络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李林甫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操作呢?
这既不符合唐玄宗本人的意愿,同时也得罪了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
但此时的李林甫,先后斗倒了张九龄、贺知章、李邕等人,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生怕这时有人跳出来,给皇帝进谏‘谗言’,坏了自己的大业。
于是他在面对唐玄宗的问询时,只用了四个字,就完美地把自己这种荒唐操作给搪塞了过去,还从此更加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和欢心。
哪四个字呢?——
野无遗贤!
意思是,在玄宗皇帝您的英明统治下,朝廷早已经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都已经搜集到中枢里来了,一个都不曾遗漏在民间,这不正是皇帝您德泽天下,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的证明吗?
此等马屁,换做任何一个英明的君王,都会嗤之以鼻,但偏偏李隆基却信了。
或许,对他来说,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