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赵昚一听,赶紧解释。其实他早已派人去核查和尚,他当初是因贪赃枉法、欺凌百姓而被罢官,不杀头已是好命,又能再度起用?
可赵构并不接话。
实际上,和尚起用与否并不是矛盾所在。醉翁之意不在酒,赵构真正想要的,是借此事敲打赵眘,试探赵眘是否依旧听话乖巧,谨遵“孝道”。而赵眘自然也是听懂了太上皇的弦外之音。
天大地大,孝字最大。赵眘最终还是屈服了:“太上皇大发脾气,那人就算之前犯了谋逆的大罪,现在也得顺太上皇的意思让他官复原职!”】
【宋孝宗赵眘在位期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其实一直处于太上皇赵构的控制下。很多政策,例如隆兴和议的推进,宰相汤思退的任选,都有赵构的手笔在内。而隆兴北伐的失败不仅对赵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也使得他被迫向太上皇赵构让渡了很多权力。】
【赵构太过长寿,赵眘在位27年,而赵构当太上皇就当了25年,以至于到了孝宗执政后期,赵眘已经被岁月磋磨得雄心渐失。赵眘即位期间,曾多次动念想要再兴北伐,奈何各种现实原因,屡屡受挫。
例如信任的主战派突然变卦,大臣蒋芾畏死,升为宰相后就以“天时人事未至”的借口倒戈主和,当赵眘提议让他出任北伐统帅时,蒋芾一口回绝;又如后期无人可用,赵眘曾与坚定的主战派虞允文约定两地同时起兵,会师河南。但天不遂人愿,不到两年,虞允文就卒于川陕任上。虞允文死后,宋廷再也没有出现像他那样名声卓著、坚决主战的重臣……
一鼓作气,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现实的总总原因,磋磨了赵眘的雄心壮志,他甚至变得和之前的赵构一样,开始兴起退位之念,更不用说再举兵北伐。高宗去世后不久,他就以守孝为名,将皇位内禅给了儿子赵扩。】</div>&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