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话一出口,他顿时缩了缩脖子,紧张地环视周围——还好,没金人路过。如此一番检查,他才放心大胆地走神琢磨:仙人是不是记错凡谱、念错人名了?
他九弟,不是这样的人啊?
赵桓自认胆小,当初金兵打来的时候就想收拾包袱连夜跑路,他虽然胆小,但不脑残——他知道宰相李纲是能人,所以委以重用,任其为尚书右丞,后又加封亲征行营使,把守城的所有军权全都交由李纲调度。而李纲果然没有辜负希望,最后成功守卫开封。
后来,赵桓被金人吓破了胆,加上耿南仲等人挑拨……哎,算了,不提也罢。总而言之,在金地的日日夜夜,赵桓总是会想,如果当初没有贬谪李纲,或者早点唤回李纲,这结局是不是会大不相同?
虽然对赵桓自己来说,这已是后话,但对赵构而言,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更何况,赵桓认为他九弟也不是仙人说的那种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九弟的确比自己脑子好使,而且胆子更大!
犹记得赵桓还是皇帝,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赵构曾经被送去金营为质。与他同行的还有少宰张邦昌。张邦昌一听要去金营,泪流不止,倒是赵构气度不凡,泰然自若:“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
到了金营之后,赵构更是冷静自持。他先是在与金朝皇族的比箭大会上出尽风头,“三矢一连中”,令金人赞叹不已,随后又在宋将姚平仲夜袭金营的事后,面对金人的指责镇定无比。
淡定的赵构与哇哇大哭的张邦昌一对比,顿时令金人起疑——这么有种的男儿,当真是软蛋赵家的种?莫不是和古代封宫女为公主送去和亲那般,送了个将家子弟充当皇族?
就如此,金人把赵构丢回了宋朝,然后精挑细选地带走了一个确定软弱、一看就是赵家种的肃王赵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