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帐篷,五颜六色的棚子和草屋,柳枝覆土的圆顶、平顶房,半截挖入地下的斜顶地窝子;仅有少数几处像样的建筑。
其中一处么,就是这座号称本地历史最久的酒楼;据说前身就是商旅相关的驿站。后来直接从河中之地,用水运而来的木料剩余,在这里搭建成了几座,大小不一的唐式建筑;取名为回东大酒楼。
取义为任何东来的商旅行人,都不免要在此回首东顾,遥望中土之意;围绕着这座回东酒楼,横纵分布的几条曲折街道上,散落着兼营的娱乐馆舍。而另一处更大型的建筑,则是原本的驻军兵营。
如今则是变成了一个半露天,半棚顶的市场区域;其中最为显目的,就是高过大多数建筑的,几座木架夯土、饱经风霜的塔楼和燧台;时刻有人在瞭望和值守着。然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祠庙。
虽然,只有一个跨院的格局,但却在其中细分出了,多个不同用途的偏房/小隔间。除了三间宽的小正殿内,供奉的释儒道三教祖师之外;在两侧偏房中,同样有供奉景教、摩尼教、祆教等场所。
甚至在院内,还有祭祀长生天的帐庐;天方教礼拜五功的净池和方棚。主打就是一个包容并蓄,百无禁忌的信仰多元风格。最后,才是一座带着版筑痕迹的土围楼,也是本地巡查、抽税的市关所。
也是呼罗珊/霍山之地,官府存在的仅有痕迹。而在江畋正常视野中,可以看见堆满酒坛的大院内,在灼热炭火和烟气滚滚的铁架上,翻烤滴油的全羊、全牛和整只骆驼;及不断片取往来的奴仆。
还有下层篷布间,用油腻腻的草垫和桌案、布帘,延伸而出的敞开式大堂;仿若总是昼夜门庭若市,充斥着人声鼎沸的酒客们。而以张自勉为首的下属,正如鱼得水的四散混迹其中,打听着消息。
其中,也包括了容貌大变的明阙罗;作为被昔日蒙池国主及其同党,设计陷害并充做祭旗的牺牲品;身体已经严重异化的他,最后居然奇迹般的恢复了神志,用仅有意识表达出,只求一死的态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