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人经验和现代知识制造的第一代稻谷脱壳原型机模型正式完工。
这台高度不超过八十厘米的小模型结构不算复杂,功能和《天工开物》中的土砻相差无几,略做优化,而且融入了许多现代工业的元素。
其中包括可替换部件设计和模块化设计。
一代稻谷脱壳机内部的磨盘使用的是制造门槛更低,耗时更短的泥土。
泥土的耐用性远不如石头,但短时间内,磨盘只能使用泥土。
这是因为石质磨盘虽然更加耐用,却更为沉重,凿刻难度更大,制造时间更长。
按陈舟的设想,土盘只是权衡之计,待日后凿刻出合适的石磨盘,应当可以直接拆掉土磨盘进行更换。
若重新制造一台脱壳机,费时费力,并不科学,更利于替换部件的设计很有必要。
除磨盘外,脱壳机的入料口和出料口都做了分体式设计,如果损坏,可以单独制造部件更换,而不需要全面拆除。
考虑到以后粮食产量增加,不可能永远使用人力,陈舟给磨盘的动力结构预留了连接传动轴的接口。
日后若是利用畜力、水力或风力,在建造好水轮或风车后,便可直接使用。
除此之外,他还在脱壳机的出料口旁边预留了风箱接口。
他想的是,以后动力源得到解决后,可以用兽皮缝制一个风箱接在出料口上,再往出料口下放置一个筛子。
脱壳机工作的时候,他可以用人力驱动风箱,鼓风吹走较轻的稻壳,脱壳筛选一步到位,节省时间。
正好他有极佳的密封材料——奥特曼皮套。
如果担心兽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