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起初,陈舟天真的以为只要选好位置,避免潮水干扰,挖好两个坑,引入海水即可。
真挖好坑后他发现,海水晾盐远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一个问题是海水会往沙子里渗,必须要把水渠内部、蒸发池和结晶池表面都做好防水。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他搬来了剩下的水泥,又动用了一批石砖木板,前后用了九天,制成了不会渗水的渠道、蒸发池和结晶池。
随后,他又发现不给渠加上开关系统,涨潮时海水就会漫过水渠中简单的石砖封堵,涌入蒸发池。
已经晾晒一段时间的海水便会因此遭到破坏。
对此,陈舟的解决方法是在水渠外围挖掘地基,打下了一圈半圆形的防潮墙,同时设置了一道人工水闸,彻底阻断了海水的侵扰。
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后,这个简陋的晾盐场才得以顺利运作。
竣工之日,站在海滨树林,远远望着沙滩上醒目的晾盐场,陈舟突然反应过来——这玩意这么显眼,不会引起食人土著的注意吧……
看看另一侧体积同样不小的切割场,他摇了摇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讳病忌医不可取。
况且水泥已经消耗干净,就算他想在隐蔽的地方再建一个晾盐场,也没有合适的材料了。
天然材料白泥不具备水泥那样强的防水性和耐腐蚀性,泡在海水中用不了几天就会崩解,产生大量杂质污染食盐溶液。
……
新农作物和晾盐场算是两件值得一提的大工程,但并不是陈舟生活的全部。
风暴早已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