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头了,陈舟虽将学到的知识忘掉了大半,却也能辨别出这是一个古老的螺旋起重器,也就是现代俗称的“千斤顶”。
与之不同的是,旧式螺旋起重器使用的是纯机械机构,相比通用的液压千斤顶,无论是稳定性还是结构紧密程度都要逊色许多。
尽管如此,堪称老古董的起重器照样可以发挥作用,通过简单的使用方式抬起人力无法承受的重物,为工作增添便利。
总共开了六个箱子,到目前为止,这个箱子中的东西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正好已经找到纸笔,陈舟抽出椅子,拧开墨水瓶,坐在桌前认真整理记录起找到的所有物资。
初次使用羽毛笔这种古老的书写工具,陈舟还真有些不适应它轻飘飘的手感。
沾足了墨水,他在羊皮纸最顶端郑重地写下日期——1659年10月1日。
这是挑战正式开始的第二天,也是一万零三百天倒计时的第二天,在漫长的挑战过程中,一天时间的流逝几乎是个无法察觉的微小进度。
但对置身其中的陈舟来说,再漫长的马拉松也是由一个个坚实的步伐累积成的,他需要记下每一天的流逝,将一个个短暂的里程化作希望支撑自己坚持下去。
日期下方,陈舟把所有物资粗略划分成了六大类。
分别是工具、资源、食物、武器、服饰、贵重物品,这有助于他制定优先级,统一存放搬运物资。
其中工具的优先级最高,小到钉子锤子,大到船头的转轮式绞车,它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产物,是陈舟凭个人能力难以复刻的消耗品,用掉一件少一件。
其次是资源,船上有许多薄铅卷、平整木板、备用桅杆、柏油、防水漆、帆布和绳索。它们在日后的岛屿建设中不可或缺,然而制造它们却费时费力,甚至无法制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