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方牌位上写着“大明锦衣卫经历司经历沈炼之位”。
叩拜两位忠良的三人,一个是刑科给事中吴时来,一个是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张翀,一个是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董传策。
三人之中,吴时来和张翀是徐阶的学生。董传策则是徐阶的松江老乡。
叩拜完牌位,吴时来从供桌旁拿起了一道参劾奏疏。
这道参劾奏疏的有两桩内容。
第一桩内容:前任宣大总督杨顺畏敌如虎,坐失军机。导致应州数十堡被鞑靼攻破,军民死伤一万人。
第二桩内容是:前任宣大总督杨顺、巡按御史路楷、锦衣卫百户林十三,栽赃构陷沈炼,导致忠良被冤杀。
吴时来道:“张兄,董兄。愿杨继盛公、沈炼公在天有灵,保佑我这道奏疏能够得到皇上首肯。奸佞能够伏诛。”
张翀道:“我与董兄愿与你联名。”
吴时来却道:“我这是在试探皇上对严党的态度。你们不必跟我一同冒险。”
“若皇上准了我的奏疏,处置杨顺等人。就说明皇上起了倒严之心。”
“到那时,咱们再一同上疏,参劾严嵩那对狗父子。”
董传策道:“这件事咱们要不要先问问徐阁老?”
吴时来摇头:“这些年徐师对严党一味忍让。他绝不会同意他的学生直接上奏疏参严党干将。”
“朝堂黑暗,忠良被腰斩于闹市。庸臣贪官居于庙堂高位。那些自诩清流的人却噤若寒蝉。”
“天下不该是这个样子,朝堂不该是这个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