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如果太子一直活着,并且顺利继位,淮西武将将是你最忠实的班底。
而明初是不缺仗打的,淮西武将们只要抓住机会,必然加官进爵,更受倚重,这对文官们极其不利。
如果太子你死了,朱允炆上位,他天生就会跟淮西武将不对付,则必然倚仗文官,吕氏直接升为太后,话语权也比当你的皇后大得多。”
“有道理。”
朱棣补充道:“李大夫分析的有道理,事实是都不等朱允炆上位,为了替他铲除威胁,父皇自己就杀了很多淮西勋贵,如冯胜、蓝玉等。
自那之后,哪怕是在洪武一朝,文官的话语权也大得很。
等到了建文一朝,能打的武将也就是耿炳文、盛庸以及我的两个舅子,关键朱允炆也不太相信他们,不然的话,就凭我手下那点人,怎么可能靖难成功?”
本来已经情绪稳定下来的朱元璋再次要跳脚了。
合着这也怪我呗?
李中孚道:“淮西勋贵在洪武一朝被卸磨杀驴,在建文一朝又不受信任,再加上朱允炆疯狂的削藩举措,要是不能绝地反击,就算不死,也会被排除在朝廷核心圈子。
所以才有了战神李景隆的各种辣眼睛操作,看似靖难成功是你永乐大帝英明神武,实际上你靠的是众望所归。”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朱棣承认道:“所谓皇帝,靠的就是大家认可,如果大家都不认,谁还不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谁又比谁高贵?谁又天生就该是皇帝?朱允炆他不懂这个道理,而那些文官懂,所以他输了。”
朱元璋:……
“标儿,你可一定要好好活着。”朱元璋死死握住朱标的肩膀,发自内心的近乎吼叫道。
朱标重重点头:“儿臣明白,儿臣绝不让允炆有一丝继位的可能。”
“这就好,这就好啊。”
朱棣想着反正大家也不在一个时空,大哥那边再怎么改变也影响不到自己,抓紧机会卖乖:“是啊,这就好,这就好啊。”
李中孚斜眯了他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