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国家、尤其是刚建成的国家来说,哪怕疆域面积恒定,按理说国民生产总价值也是会逐步提高的,直到达到一个很难再突破的高峰。
因为随着国家稳定,各项伤亡会逐渐减少,新生儿会逐渐增多,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可能只是小小的增长,可汇聚到宏观层面,却是一个惊人数字。”
朱元璋他们几个听完,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朱元璋抚须轻笑:“种田这个例子举得好,咱这些年一直轻徭薄赋,鼓励开荒、屯田,不正是为了增强国力吗?”
朱标眼珠转了转:“李大夫,虽然您说的很多道理我们此前并没有想明白,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但不少方面在行为上早就在做了。
以宝钞为例,在逐步发展的明初,各项交易飙升,而钱财一定,通货紧缩是肯定的,那父皇发行的宝钞岂不正好遏制了通货紧缩?”
朱标这话一出口,李中孚就知道他听懂了。
朱元璋突然给了朱棣一下。
“爹,你干嘛突然打我?”朱棣被打懵了,下意识问道。
朱元璋‘哼’道:“没听你大哥说吗?咱发行的宝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明初的通货紧缩。
可到了你的永乐二十二年,一张一贯的宝钞才只能兑十多文钱,通货膨胀到没边了,难道你不该挨打?”
朱棣瘪了瘪嘴:“你那儿的宝钞倒是还值钱,可等到洪武末年,一贯宝钞也就能兑一百多铜钱,另外九成的价值都被通货膨胀了。”
朱元璋老脸一红:“洪武三十一年的宝钞跌价,和洪武十一年的咱有啥关系?现在咱的宝钞坚挺着呢。”
“行吧,您是爹,您说啥都有理。”
“你还敢犟嘴?”
朱棣感觉有些委屈:“爹,你之所以这么生气,说到底不还是因为我夺了建文的皇位吗?
这个位置是他自己坐不稳的,儿臣若不是果断奉天靖难,兴许大明和大秦、大隋一样二世而亡了呢。
您能不能别一直抓着我的错处不放?我当了二十多年皇帝,武功上五次北伐,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经略交趾。
文治上设立内阁,编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万邦来朝,桩桩件件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功绩,就不值得您夸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8页 / 共1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