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好处。
鸿启的基本盘在江北,附近几个县城有些许,但不多,要是本地产品收不上来,会导致市场份额萎缩,即将大刀阔斧拓展市场的举措,会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陈景乐还指望第一季度能交出一份相对完美的答卷呢。
要是营收萎缩,公司里难保不会有人质疑他的战略决策方向。
他们不在乎原因,只在乎结果。
总有一些人做事的本事没有,但坏事的本事一流。
于是,他建议通过鸿启的关系,往市政那边传个话,看是否能通过银行低息贷款跟市政补贴的方式,以村集体为单位,签订贷款合同,然后联系钻井队,再找省里要求专家指导,在整个江北范围内受灾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打井抗旱。
先把今年扛过去再说。
这么严重旱情,市政那边肯定撇不开的,执政官但凡长点脑子都知道要及早做准备。恰好现阶段银行钱多到没地方,天天求人办贷。再就是顺便响应上面提出的促销费。
这不是一举数得?
关键是陈景乐注意到,前年滇南那边大旱,有个别市县抗旱工作成果突出,其中的应付方案跟他构思的这个,有一定的重合之处,可供参考,说明是行得通的。
这样一个方案,应该有机会通过。
如果能顺利通过,接下来就需要考虑执行的问题。
农民这个群体,是很矛盾的一种生物。
如果说让他自己打一口井,用来浇灌果园等作物,他大概率会不愿意,觉得只用这一次,平时未必用得到,太浪费了。
舍不得那个冤枉钱。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