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开小差去了。
蔡邕气急,又把自己的活儿拜托给了同事张驯,自己也开小差去了。
袁树昨天讲学结束之后,安排人四处打听效果,得到的回馈让他很满意,于是趁热打铁,再接再厉,趁着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狠狠的再搞一波言论轰炸。
他吃了羊肉,喝了蜜水,啃了大饼,养精蓄锐,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了第二次“讲学”。
还是就着昨天的话题,深入讲述了良知的重要性和理想的重要性,然后就开始深入讲解何为良知、如何致良知,然后谈到了具体的方法论。
和之前一样,写在书上和作者亲口激情宣讲给人们带来的感官是完全不同的。
特别是袁树这种高超的演讲水平,对人的冲击直接就是一个超级加倍。
他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时而握拳向天,时而捶胸顿足,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乃至于哽咽。
“圣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很简单,就在于遵照良知而行事这方面,比如虞舜,虞舜年轻时虽然生活于深山之中,生活困苦,但是他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听到了、看到了正确的事情,便会记在心中,等有需要的时候便会去做,听到了看到了错误的事情,也会记在心中,以此告诫、鞭策自己,让自己不要去做同样的错事。
看到有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便学习,看到有人欺凌弱小,他便警醒自己,让自己不要去做同样的事情,正是因为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他的德行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于是被推举为天下共主……”
上午的讲学完成之后,袁树马不停蹄从太学回到雒阳城中,扒了几口饭,下午就在开阳门一带搭建讲台,又在这里开始了讲学。
“古人推崇上古三代之治,原因在什么地方,或曰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