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多了,才能把它的成本给压下来。
而这压成本的最关键所在,就是提供更加先进的制盐技术。
几日后,李翊召见了当地的盐户。
正式教授他们更加先进的制盐办法。
“择平阔潮间,沙细土实之地。”
“潮退则露,潮涨则没,是为上佳盐埕。”
“然后设一蒸发池与结晶池。”
“先掘沟渠,引海水入蒸发池。”
“经日曝成卤,再引入结晶池。”
“投莲子验之,莲浮则卤成,莲沉则续晒。”
“待卤水凝晶,以木耙聚之,曝干装袋。”
“每岁三月至九月,可获三季,得盐必巨。”
李翊由浅入深地向盐户门讲授了新的制盐方法——晒盐法。
晒盐法比之原来的煮盐法,更加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是生产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但李翊宁可要它的“成本低”。
毕竟只有成本低了,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
同时,海盐生产,只要是临海就能够大规模制作。
非常适合幽州大量毗邻海湾的城市。
渤海湾沿岸水浅,寻找涨潮时堪堪被淹没、退潮时又能裸露出来的滩涂。
然后稍加围堰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