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仅被各自的大宗克扣着应得的俸禄口粮,还不能脱离宗籍,自求生路。
以至于后来很多底层宗室都沦落到要给大宗当佃户求活的境地。
而且据史料记载到了万历年间,有一次河南等地发了大水,朝廷官员下来赈灾的时候,看到那些可怜巴巴的底层宗室居然连饭都吃不上,都忍不住给万历皇帝上疏陈述这些宗室人员的可怜遭遇。
最后万历皇帝也绷不住,给这些穷亲戚们也发了救济,但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也就只有一两多的银子而已。
可见,这些底层宗室的日子是有多么凄惨,甚至到了大明朝倾覆的时刻,都有宗室活不下去,去参加起义军造反的。
所以朱载坖这些年除了在以新政革旧弊之外,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和解放底层宗室们的日子。
是要将他们从宗籍玉碟除名,还是给他们成立一所专业技术学校,让他们学一门专业技术,做大明的科研后备军?
但是,这些事都是说着容易,办起来似乎也并不简单。
毕竟人都有思维惯性,都有认知局限,并不是别人指了一条明路,这些人就可以顺着走到光明的。他们都惧怕未知的风险,都担心离开了现在的环境,自己将更加难以生存。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即便是待在原来的环境里困苦到死,他们都不敢也不愿意去做新的尝试和改变。
因为新的尝试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要有新的付出,他们惧怕付出得不到回报。
同时他们又害怕改变,担心改变之后,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舒适圈里。
这就好比大多数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学一门手艺和技术的广大普通人一样,他们也知道自己送外卖不是长久之计,但是眼前的苟且和生活,使得他们都失去了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的勇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