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叔大了,若是好的想法和建议,还望叔大也不要藏着掖着,只管来找我商议即可。哪怕是有些建议欠缺考虑,也是无妨。”
赵贞吉的话也让张居正心里彻底有了底。
张居正又拜道:“下官明白!”
接着赵贞吉和张居正也算是谈开了,他们接下来的话题也就变得轻松自然了起来,没有那么的弯弯绕了。
张居正先向赵贞吉说明了一下他在到吏部之前了解过的吏部情况。
之前的吏部尚书是郭朴和高拱,虽然张居正也不常和他们直接打交道,但同在京师,而且他也经常会被朱载坖召见在文华殿里与高拱等人一同议事。
所以,对于吏部这些年的重大决策和变化,还都是有所了解的。
再加上他现在又为吏部侍郎,自然也有权限查阅吏部这些的决策档案。
因此张居正对吏部当下的了解,是绝对要比赵贞吉这位刚刚进京没几个月的“生瓜蛋子”多的多。
张居正从早些年的京官住公积金再到为品级较低官员的涨俸说起,一直说到最近吏部正要做却还没开始做的地方胥吏考核和管理制度。
这些平时不被入册的地方胥吏,看似不是什么正经官职。
但是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行之中,他们发挥出来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地方官没能将地方衙门里的胥吏控制好,管理好的话,那么他这个地方官在地一任,甚至可能都是要被这些不起眼的胥吏们给架空的。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小吏在未来的大政方针上起反作用,朱载坖就命郭朴着手建立一套准对地方胥吏的管理和考核标准,甚至还放言道:“若胥吏有才者,亦可补为正官,入吏部官册。”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