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细致推算之后,不管是考虑到了如今的蒸汽火车的动力问题,还是西山到京师,京师到张家口的施工问题。
都不如先修一条平原铁轨路试试咸淡的好。
毕竟西山到京师一路上也都是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这对于没有重型机械的大明朝而言,施工难度不吝于修一段耗资巨大的长城。
还有京师到张家口,那就更不用说,一路上不仅贴着京师外围的山脚修建,还要穿过北边的八达岭、居庸关这样的关隘要地,之后还要过沙城,宣化等地才能到张家口。
这其中的修路难度不仅高的没边,而且投资也是非常吓人的!
按照晚晴时期詹天佑在有一定的近现代技术作为辅助的条件下,他都了790万两的白银才将此路修通。
若是按照如今大明朝的工业计算能力,这个修路的投资至少都得翻一倍!
试想一下朝廷拿出一年多的国家收入,就修了这么一段四百多里的铁路,这想想都感觉脑子瓦特了。
而且,现如今朝廷对漠北的贸易收入,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庞大,现在和漠北草原的做的统一大市场,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护朝廷和草原之间的长久和平,以及两边百姓的安宁乐业。
所以,朝廷即便是能在漠北赚钱,赚到了也是微薄利益。
如果就指望现在的微薄利益,就脑子一热投资上千万白银去修一条还不知道能不能用的铁路,这简直就是拿大明切身的利益开玩笑。
因此在经过了一番评估之后,工部和京师特区就联合上了一道请修京保铁轨路的奏疏,预算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作为推动此事的幕后推手,朱载坖当然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此议。
所以,朱载坖也就很快的给了工部和京师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