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多也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外面没有了多少希望,想着进宫搏一搏富贵,混一口饭吃才进的宫。
所以,想让冯保这样本身就有读书人天资,但却没有任何机会的穷苦人家孩子,获得一个公平机会,去读书去参加科举,也是天方夜谭。
毕竟就算是这些年占尽了先机的京师和北直隶地区的百姓们,他们的孩子也不见得能有几个获得读书和参加科举的机会。
大多数人都是上了几年识字的私塾之后,能认一些日常的使用文字后,就离开了学堂,不再去学习那些更加高深的儒家学问了。
毕竟那些看似只需背背书,理解一下微言大义的儒家学问,在实际的学习之中,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一般的学生只能是先生说到那里,他们就学到那里,根本就不会有融会贯通的悟性,而且这种太过理论性的学习,对于那些本就没有学习天赋的普通人而言,也不吝于是天书一般的晦涩知识。
所以读书走科举这条路,也不是任何一个有机会识字认字的人,就有本事和能耐参加的。
这种需要悟性的高级的文字游戏,还是那些智商出众的天才,才能玩得转的。
并不是认识了些字,会背一点死书的人就可以参与的游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作诗。
虽然诗词兴盛于唐宋,后来者难有望其项背者。
但是这并不代表后来者就不会作诗词了。
恰恰相反,后来者在学习写作诗词的时候,是一点都不比前人差的。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按照诗词要求的平仄做出一首中规中矩,或博得满堂彩的传世佳作;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