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没?高拱要入阁了。”
文华殿外一帮等待着朱载坖召见的大臣,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相熟的都在窃窃私语的聊着最近的大新闻或流传甚秘的小道消息。
“你这算是什么消息?高部堂要入阁的事情,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了。还用你说啊?”
两位身着蓝袍官服的官员,有一拉没一拉的瞎聊着。
他们都是来参加冬至日前,在文华殿内举行的一次例行“朝会”。
当然这种叫法也不太准确,毕竟朱载坖又不是皇帝,他也没资格召集朝会。
所以像这种大量京官聚集在文华殿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的集会,应该用“例会”更加合适。
而且这个“例会”制度,也是在朱载坖于文华殿内监国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才渐渐形成的新规矩。
以前的时候,即便是朱载坖不召集,内阁也会根据嘉靖皇帝的旨意,不定期的在皇极殿或其他可以商议国家大政的紫禁城宫殿里面,召开由群臣一起出席商议的“廷推”会议,而后将廷推结果上奏于皇帝,由皇帝做最后的裁决。
所以,本来像这种多名京官一起参与的会议都是要在皇极殿那边举行的。
但是由于嘉靖皇帝不上朝的原故,再加上这些年朱载坖监国的缘故,随着这些年习惯上的变化,原本在皇极殿内举行的京官例会就换到了文华殿这边。
并且也有了一个非正式的名字“文华殿例会”。
不过,比起这个非正式的名字,更多的京官在口头上谈及此会,也都会用“京官例会”,或干脆就用“朝会”二字代替。
毕竟在他们的潜意识和观念里面,朱载坖在文华殿内监国理政的事实,几乎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