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对南京这百年来的处境如何看?”
高拱听到朱载坖问到南京百年来的处境,他的心中也不由微微一愣,难道这是一道入阁考题?
高拱的思路飞速的旋转着,他对着朱载坖回道:“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之一,看似与京师同重,实则在这百年间,南京并未发挥过任何作用,只是一处朝廷安排和处理一些闲职官员的地方。”
“所以,臣以为南京在这百年间的处境里,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朱载坖嗯声道,“高先生所言不错,但南京毕竟地处江南,而且江南不仅富庶繁华,又是大明的赋税要地,但是在这百年间来,江南那边的赋税似乎早已不如洪武永乐宣德数朝。”
“尤其是这几十年来,从孤查阅了的户部信息得知,江南的赋税已经有了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奇怪的是,孤又从锦衣卫在江南地区调查来的情况得知,江南的普通百姓和市井小民,所要负担的杂税课税等,比起洪武永乐朝时,又显著的高了一节。”
“所以,孤就很纳闷,这繁华的江南地区,那么多的赋税,怎么就越收越少,而百姓怎么就越交越多了呢?”
高拱听到这里,心里也不由升起了一抹不好的预感。
但是这种感觉,又让高拱觉得似乎好像也没有那么严重。
高拱对着朱载坖一拜,“江南的问题甚是复杂,自太祖高皇帝于南京肇建大明开始,关于江南的赋税问题就已经发生过数次变化。”
“建文君时,就曾大幅削减江南赋税,以收买江南士人之心。然江南富庶,乃大明重要税赋之地,岂可轻动?所以在成祖文皇帝靖难之后,就又拨乱反正恢复了太祖朝时对江南地区的赋税之策。”
“如今时移百年之久,大明朝廷在北,江南在南,政令有所不达,官绅有所不为。江南赋税难比洪武永乐宣德数朝,亦是在所难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