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早该在高考前仔细衡量的哲学问题,肖乔笙一直到不必继续泡在图书馆,离开校园后才开始认真思考。
刚开始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选择透过网路寻找探索自我的起点,然后在偶然间,瀏览到政府一项边乡助学计画网页,徵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或有志青年,前往教育资源贫乏的城乡。
网站展示了歷年推行的成果,许多才干本来差点被埋没的小朋友,不但后来人生得见光明,成为企业家、艺人、运动明星、律师、医生,也成了这项计画的资助者。
不过吸引住肖乔笙的目光,却是网页上几张未署名作者,拍摄地点註记着迦南的照片。
他的双亲结婚前曾经歷一段坎坷的异地恋,两人南来北往近十年,后来因为母亲在一次南下与父亲相聚后怀上了他,于是他便被取名为乔笙。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催,相思不可断。
每当母亲这么跟他解释名字的由来时,年过半百的夫妇俩仍总会腻歪地在他面前狂冒粉红泡泡。
说不准一切是冥冥之中自有指引呢?乔笙乔笙,因南乔而生,命中也注定要往南寻根,虽然当年双亲相隔仅是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差异,不似他从天涯跑到了海角。
他没和李云清商量,擅自就报名这项计画,将迦南选填为自己的第一志愿,顶着法学院毕业高材生的亮眼履歷,很快就接获报到通知。
准备把一切交给命运安排的肖乔笙,直到确认成行才开始了解迦南这个他根本不曾听闻的县城背景。
迦南位于他所在的北江市南方两千多公里,高铁都得搭上大半天再转三、四趟车才能抵达,四面环山,网路上的介绍主要是关于当地矿业的发展,以及十多年前一场导致数十人死亡的工安意外。
报到地点是当地一所中学,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