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夫人笑道:“我看我儿果然贵气,这般的品貌,也只有宗室的王爷才堪配得上。”
原来苏夫人自打那次玉姝众姊妹去大长公主府赴宴,明珠不得去不说,还遭了秦母指桑骂槐的一顿奚落,从此之后,便恨上了秦母。
回家之后,连着骂了几日秦家狗眼看人低,也不带明珠上门走动去了,因知道与秦家结姻的事恐怕不用再想,倒把那热灶似的心思给熄了。
偏明珠还没庆幸几日,苏夫人又把主意给打到了益艳郡王身上。
这益艳郡王是宗室里少有的几个还未婚配的适龄王爷,虽说不是嫡脉,但也是身份高贵,家资丰饶。尤其郡王年纪尚轻,风采佳绝,偏有一短处,就是他那寡母,也正是苏夫人口中的太妃。
明珠又如何不知母亲的心思呢?听了这话,只得道:“我劝妈妈别在这上头想了,人家是什么根基,咱们又是什么门第?说句不怕妈妈恼的话,那边老太太且还弃嫌呢,何况是郡王府上?”
要知道这京里最不缺的就是有爵位的勋贵,虽说明珠也是侯门之女,但与真真正正的皇亲国戚比起来,着实算不得什么。
尤其这益艳郡王太妃,更是出了名的眼高于顶。
她膝下只有郡王一个独子,因青年守寡,将儿子看得珍宝一般。前头说了好几门亲,不是公主之女就是王爷之甥,最次的,也是一个当朝首辅的外孙女。
但就是这样尊贵的出身,且女孩子各个品貌俱佳,那太妃犹嫌不足,恨不得弄个仙女来配儿子才好。
也因她处处挑刺,众人皆知若嫁进去少不得受一番婆母磋磨,都是娇生惯养的女孩儿,谁愿意明知有苦还要将女儿送过去受?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因此那几门亲事都是说到一半,纷纷无疾而终。
一来二去地,益艳郡王就蹉跎到了现在,太妃此时方才着急起来,不得不放低门槛,四处给儿子相看媳妇。
苏夫人因道:“郡王府上又如何,咱们家也是世代簪缨,不过欠个皇家的姓儿罢了。况娶妻娶贤,若论才貌人品,这京里有几个女孩子比得过你?”
“珠儿,你可万万不要妄自菲薄,还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1页 / 共7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