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烦真正到来之前困难就已经开始了,本还以为……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的。相信着“除了过去,最好的机会就是现在的我”,但是当未来变成现在后,带回的答案依旧令人失望。没有事情能做得好,w想要更多接触音乐,重拾钢琴的第一步勉强踏出了,坚持的第二步却困难无比。在学院不远的琴行外面,徘徊再三,也没有踏进去。
w想起在初中中途放弃的架子鼓,在街边的琴房,太过吵闹太过引人注意,那时她就想要多长点肌肉摆脱亲戚说她太瘦的形象,但是前一天在家里做了太多俯卧撑,第二天上课时双臂酸软无力被老师训,w反锁房门躲在床上装睡觉,裹着被子遮住耳朵,像是被恶鬼追赶着,门外传来生气的母亲的敲门声,w不敢听,不想听。因为w的违约而不得不亲自出马的母亲,三番五次地帮她擦屁股,那件事的最后一定也是她去告诉老师不学了、把学费收了回来吧?
谁知道成年后还是这样的胆怯呢。过去的自我培养、斗争、坚持,到头来都是白费力气,从不断失望到绝望的地步,总是重回同样的境地,w又丧失坚强活下去的动力。
某种东西受到了值得获得的东西,我们就会欣慰和感动;某种东西未受到、受到了不值得、不配的反馈,我们又指责和愤慨,炫耀生而得来毫不费工夫的东西是多么容易的事,轻易地拥有什么是多让人感到骄傲自豪的事,习以为常的卑微乏劣之后是多少无知无畏的空大。贵重的事物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其实苟且偷生也不错啊为何要自寻死路?反过来说,这正揭示了——w认为的生命之珍重是什么。年轻人嘛,理想主义跟完美主义交织,严格地供奉着自己的理想,与周遭脱去联系,死死抓紧重要之物,因为那意味着“全新的自我”,因为重要就希望它能完美,便也势必偏激。如果做不到——紧接着恐惧之后便被绝望压垮了。被打倒后用尽办法无法战胜恐惧,被脆弱包围,被无聊吞噬,一蹶不起,自暴自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父亲说他原先学过吉他,但因为实在没有音乐细胞,放弃了。虽然w毫无资格这么说,但她的确很鄙夷地嗤笑,这只是努力不够的结果,跟细胞没什么毛关系。
又一次逃避之后质疑自己,为什么无法做出改变?为什么无法改变成功?采用相同的手法持续退缩让安排表变得轻松,事实证明,这……六年来,毫无进步,没有成为坚强的人。知识可以拯救人,但通过书籍进行教育和自愈,力量是有限的。w对自我的二次教育十分彻底地失败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