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澄这个人,当今圣上的胞弟,长年掌管大理寺,虽然品阶不高,但实权在手。
并且只要是在京中任职的官员,都知晓他早晚是要封亲王的,到那时可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听闻魏镜澄也要来沙洲,刺史早早就带着一行属下来接。
可魏大人却没有皇亲国戚京中高官的那个谱,他全程的小心翼翼的照顾着身边那个长相非常好看的青年,甚至在下翻板之时,害怕青年走不稳跌入江中,竟然亲自打横将青年抱下了船。
官员们心里嘀咕,都在猜青年的身份,但面上却一丝也不敢显露,等到了刺史的别院,本来安排给魏镜澄那间位置最好的房间,也被青年住了。
将那青年沐浴,更衣,用膳,歇息的流程都安排妥当了,魏镜澄自己反而一刻也没歇,又跟着他们去府衙办案了。
魏大人长年在大理寺,见过各种案件,所以相当明白,有时解开一件无比复杂事情的症结,恰恰会是最普通最不起眼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官府中也有渔人家出身的孩子,从小便跟着家中的大人打鱼,刺史派出的便是这些人,要是论起捕鱼的技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应该跟那些日日捕鱼的渔民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捕鱼的水段也是同一个水段。
这些水段都是渔民日常捕鱼的水段,水流平缓,水底没有什么暗涌,近日来沙洲也没有落雨,不存在那虾米忽然被水流带走的现象,那为什么官府派出的人就是捕不到这种虾呢?
魏镜澄将各种条件一一列在纸上,然后又一一排除。
天气,地点,技术,都没有问题,也没有意外发生,那唯一有可能的区别就在于‘器具’了。
“是不是渔网有什么区别?”他询问等在一旁的官员们。
这一语惊醒梦中人,之前所有人都未曾往这方面去想。
刺史立刻派官兵连夜出去搜查,那些病患因为都已经绝户了,家中还保留着病发前的样子,周围的人也嫌晦气,即便是流民乞丐都不会进去偷盗,所以很快就真的查到了一些线索。
官兵们在第一个发病的渔民家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渔网——绝户网。
靠着山川江河讨生活的猎户和渔户们,都是世代传承,从小就会被家中长辈教授生生不息的道理。
猎户们不打幼崽,不打怀孕的母兽,这都是板上钉钉的规矩。
而渔户们也会规定渔网网眼的大小,不捕小鱼小虾,若是今年将小鱼小虾都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