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贵的年代。
等到90年代国内初级制造业迅猛发展时,这一局面就会迅速得到扭转。
迎着凉爽的晚风,许跃新蹬着自行车穿过许多条大街小巷,抵达朝内166号。
院子门口,王潮垠正扶着自行车在等他。
看到许跃新后,王潮垠隔着老远就跟他打招呼:“走,离这两公里,有个吃饭的好地方,我带你过去。”
“是啥好地方?”
许跃新朝他挥挥手,骑到近前后问道。
目前还没到下班的点,王潮垠肯定是翘班了。
这年头当编辑就是好,只要能收上来稿子,就能享受到高度自由的工作时间。
“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味道不错。”“我们以前经常在那聚。”
王潮垠说着骑上自行车,沿着朝内大街往前驶去。
许跃新紧紧跟上,和他一块骑出朝内大街后,进入小巷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间没有门牌的小院跟前停下。
小院的门敞开着,两边墙根下整整齐齐码着劈柴、煤球,上边全盖着防雨的油布,旁边摆有水缸、鸡笼,养着鸡和手臂长的大鱼。
院子中间,空着一条可供三四人并行的道路,屋顶上竖着明显改装过的大烟囱,隔着墙可以听见厨房的炒菜声。
春风刚刚吹来,许多个体户就是在这样的民房内展开营业。因为街面上的房子都是公家的,负责人往往对个体户抱有成见,不愿租给他们。
“就这儿了。”
王潮垠下了自行车,推车走进院子,朝屋里吆喝,“哥们,一共四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