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女性宇航员刘杨正在一间临时清理出来,充当生物科研实验室的舱房中研究着从卡布罗次级陨石坑中采集到的火星微生物样本。
没错,这一次在火星上发现的微生物,就是汤洪波在卡布罗次级陨石坑中发现的。
在地底十米-十二米左右深度,地下黏性土壤与冰层交接互相交织的区域中,存在着至少三种形态不同的微生物。
这还仅仅是通过瀚海号上携带的一些粗陋的观测设备确定的。
受限于观测条件,以及六名宇航员均不是生物学家,他们能够对这些火星上的‘小生命’做出的观测极其有限。
目前除了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到了这三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样貌外,对于它怎么繁衍、进食、以什么为食物,怎么活动对人体是否有害,是否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等一无所知。
而且他们观测的样本,除了最开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了活性火星微生物后,后续所有的实验都是观察的‘标本’。
即通过灭活手段先将这些火星微生物弄死后再切片或剥离处理后再进行观察。
这种方案是下蜀航天基地这边在收到了消息后紧急联系华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后采取的措施。
并且对于第一批‘意外’接触了这些活性火星微生物的人,以及宇航服,都进行了高温消杀处理。
唯一不完美的是,在登火小队知道这些从地底采集的岩层样本中含有火星生命的时候,他们已经登上了瀚海号航天飞机。
在航天飞机的室内环境中,通过科研设备对这些标本样品进行初步检测的时候,已经在没有宇航服的保护下有两个人接触到了这些岩芯。
尽管并不是完全无防护的接触,但依旧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