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未有人做到过这种程度。包括最核心的碳基晶体管集成数量,都依仗您和星海研究院啊!”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川,认真的问道:“徐院士,关于这种碳基i芯片技术,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系列的驱动i芯片的研发?”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看向2号产品实验室的负责人李明,具体到这种分支芯片的研发进程他并没有怎么关注,要说具体的进度,还得问现场的负责人才行。
站在一旁,李明谨慎的开口道:“任总的意思是做到成熟具有商业化价值,追上目前的硅基驱动i芯片的程度?”
任正斐点了点头,道:“可以这样理解。”
闻言,李明思忖了一会后,才开口回道:“手机电脑这些复杂类电子产品的驱动i芯片种类数量繁多,从显示驱动i到触摸屏驱动i,再到音频驱动电源管理i、摄像头驱动i等等。”
“要想系统性的完成这些产品,哪怕是仿照硅基产品来设计研发,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一方面是要想在性能上追上现在市面上的硅基驱动i芯片的确有难度,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则是目前我们的研究人员和实验人员的数量不够,没法做到每一个细枝驱动分类同时研发测试等等。”
听到这话,这位华威的任总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袁周礼就快速的问道:“如果调派人手,做到你说每一个细枝驱动分类同时进行研发呢?这个时间能缩短多少?”
李明认真的思考一下,抬头回道:“如果是每一个细枝驱动i芯片都有足够的人手进行同步研发测试,仅仅是仿照硅基芯片的产品来进行设计研发的话,6-8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就足够了。”
在碳基芯片实验室中的各大研究测试区域转了一圈,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碳基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