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吃到嘴里也比平日里好吃了许多,她自个也不由就着菜吃了两碗饭。
许娘子见卫初音连着几日终于肯多吃些饭了,不由大喜,也顾不得吃了,只忙着给三个小的剔鱼刺了。
这一日过后,初尝卫初音厨艺的小铃铛便日日起早钓了鱼,请卫初音做菜,卫初音为了自己的口腹,也欣然日日当起了船上厨娘,变着花样精把会做的鱼菜一一尝试了个遍。
不说老廖一家大开眼界,就是许娘子和卫显都大饱口福,毕竟以前在陵水村也不可能日日吃鱼。
一路上码头经过的少,补给不多,但凭着卫初音的一手厨艺,竟生生把一船人都养胖了一圈。到最后,老廖夫妻俩也拗不过卫家盛情,便和小铃铛一起搭了卫家的伙食。
日子如同滚滚而逝的河水一般,行了一月有余这一日终于拐上了汴河,一入汴河,河面上的来往船只便密织如梭,稍不留意甚至时有碰撞发生。
许娘子当年是坐过船,也是经过汴河才到陵水村落脚的,倒不是很惊奇,却把卫显和卫初音看呆了去。
卫显是从未见过如此水上盛景,而卫初音则是没有想到在古代居然还能见到如今发达的船业。
老廖见卫显和卫初音直瞧着水面上从他家身边驶过的船只发呆,便笑着说道,光是每年通过汴河运往东京及左右的江淮米就不下六百万石,都是以连船纲运过去的。
少的时候漕船连着有十只,多时则三五十只,连成一纲,浩浩荡荡,据说汴河里每日仅纲船就有几千艘之多,加上公私客货船只,不下万艘。
老廖的一番话,说的卫家姐弟心中一阵翻腾,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人相信竟会在水上见到如此盛景。
卫显平日里听惯了夫子教导,口中喃喃道:“果然是官家圣明,才会有如此太平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