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但次次都文字狱,只会滋生诬告。不如把规章制度弄好,以后按照规章办事,也让文人们自费出版时知道什么能出,什么不能出,被诬告后该做什么。
而且官方开始进入出版物行业之后,私人的印刷绝对赶不上已经有印刷机的官方出版效率。不需要太多禁令,官方出版物以其低廉和大量的优势,就能挤压私人出版物市场。
大清毕竟是以少数人管理多数人,康熙再英明也只是一个满清的封建皇帝,比起华夏的未来,他更在乎的是爱新觉罗家的皇位。
愚民政策,就是稳固皇位的策略。
胤礽思索了许久,才找到了这样一个“控制言论”的突破口,让康熙将肯把出版社的印刷机全力开动,并推广到地方上。
这个出版署,当然将来以后会交给胤祉。
康熙对海外封国的事仍旧很犹豫。若不是胤禔和胤礽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让康熙明白胤禔一定是胤礽最坚实的后盾,康熙也不会让胤禔在胤礽还未继位时就藩。
这些没有和胤礽一起经历过许多事的儿子们,即使表现得与胤礽再亲密,在胤礽继位之前,他们也不可能有兵权,去封国。
康熙对他们的信任不到让他们去封国领兵的程度,不代表不信任。国内的权力,康熙可以放心给。
胤礽也想给弟弟们在国内留下一些事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如果他们不喜欢去海外,留在国内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审计署和出版署立刻建立,目前是胤礽主管。
胤礽已经选好了临时充当审计署和出版署长官、以后可以成为胤祉和胤禛引路导师的人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