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生活确实困苦无依的盐户,当许其在坊间贩卖余盐,只要别超过二十斤即可。”
李延庆点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又问:“眼下商盐瘀滞的现象越发严重,盐商手中的正引因无盐可支成为浮课。仅仅去年一年,浮课便增至六十万两,盐商被逼无奈,往往将盐引贱卖给囤户,囤户盐引越多,其势力越大,遂使盐法大坏。这是燃眉之急,你可有良策?”
顾希言笑道:“此亦不难。可将盐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纲册许各盐商据为窝本,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为了加快速度,可使用减斤梳理之法。淮盐旧例每引五百七十斤,减去一百四十斤,以四百三十斤为一斤,减出斤数每三引即可凑成一引,大抵用十年时间,就可将积引全部消解。”
“看来伯约是早有谋划啊。”李延庆不由大笑:“既然如此,你敢不敢答应我第二件事?”
顾希言慨然道:“李首辅尽管吩咐,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下官无有不从。”
李延庆看向顾希言正色道:“如何整治盐政之弊,我看你已经胸有成竹了,只是户部大小官吏皆因循守旧,并不精通理财之法。如今朝廷正在西北用兵,军需费用急增,理财便成了当务之急,你愿不愿意赴京城出任户部侍郎?”
见顾希言只是沉吟,李延庆还以为他有顾虑,沉声道:“当然,户部侍郎是正三品,你现在任应天府尹也是正三品,并没有擢升,不过户部尚书陈思言年纪老大,很快便要致仕......”
“李首辅误会下官了。”顾希言沉声道:“下官之所以没很快答应,是考虑到应天府衙尚有未尽之事,下官这盐政四议能施行天下,得益的是国家社稷,是亿兆苍生,至于下官一人的升迁荣辱,实在并不重要。请李首辅给下官三个月时间,处理完应天府衙的事,下官会赶赴京城。”
李延庆此时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