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的目光在另一边的话本摊子上打了个转,忽然开口问了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贵号的东家在这里开书肆,真非常人,可是上头来的么?”
这家书肆的生意并不好,跟丰富的藏书量和紧跟时事的更新速度完全不成正比,如果单独成号,一定会赔得底儿朝天。
而从秦海口中得知,这家书肆已经存在好些年了。
什么生意人会长年累月做这样赔本的买卖?
直到这会儿,那伙计才算睁眼看了秦放鹤,言辞间也自然而然地带了些骄傲,“哥儿年纪不大,眼睛倒是毒得很,不错,我们东家姓白,原是县城里买卖的,早年机缘巧合路过青山镇,说好好一个镇子,怎么能连个书肆都没有,这才来做了赔本买卖。”
其实一开始店里正经八百配了仨人,一个管事,一个伙计,一个账房,奈何做了几个月后发现,就他娘的这平均每天个位数的营业额,哪儿用得着六只手?于是乎,直接就砍了。
就这么着,这位管事兼伙计兼账房的孙先生还整日闲得发慌呢。
秦放鹤终于高兴起来,脑袋里也随之点亮了另一颗代表思考的小灯泡。
由此可见,那位白老板并不在意青山镇书肆赚不赚钱,为什么?是不喜欢吗?
本身就是做这一行的,还有其他书肆盈利可以平仓?
或者白老板本身推崇读书人,那么自己的身份很有优势;又或者……希望借助扶持本地文化产业来博取官府的好感,进而换取更深的利益,比如特定拨款?
早年就在这个行当打滚的秦放鹤近乎本能地阴谋化。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