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因为是做清流职官啦√
这边有两个非常重大的魔改
一、中晚唐到宋初时,科举实际上是每年一考,到北宋中期才改为叁年一次,这边按习惯用叁年制了。
二、明经/进士及第后释褐正字、校书很寻常,制科后授官一般会更高,直接七八品都有可能。
由于增加女官入朝设定,这些与机要不相关的文字类职官重要性被降。
又有,【当下的对比】和设定魔改:
崔,地方官,通判。
沧州治所清池县,产粮且产盐,按唐朝七等考评,有记载是紧县,即挂在上州吊车尾。
文中艺术加工变很勉强的中州,就当是战乱和天灾后遗症。看天吃饭的年代,天(上帝本人)要你发展不佳就是不佳………………
通判,官职从宋,为本文地方二把手,品级随州的规模对标唐中/下州司马,模糊品级反正不高。
京官系统默认比外官高半阶,从通判调任东都的侍御史,崔君在搞过事的基础上,虽然品阶降但入了御史台,谁看了不说天马行空得到好结果的前提是老板也脑回路神奇。
柳,中枢官,中书舍人。
早期这位子常出当前/未来重臣,毕竟离得近容易和老板混熟,即便升了,皇帝也更乐意找靠谱老下属办事。
本文如前章附言所说,重要程度较前朝有大幅削弱,但还没被翰林学士取代,因此参考宋以后官品下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