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和姥姥生活多年的老房子。
处理这些烦人又繁琐的事宜时,沈朝文没跟任何人说过,包括姜默。大多人或许是报喜不报忧的性格,他更极端些,忧不报,喜也不想报,从小到大,他习惯了自己决定任何事。
去英国的前一周,梅晴女士把他叫到了家里。那天家里不止有他,他干爸姜启东也在,他们把一张卡推到了沈朝文跟前,用很温和的口吻说,国外开销大,去那边得宽裕点,这是干爸干妈给你的零花钱,拿去用,别省着。
从小到大二十多年,那是第一次有人用父母的姿态给他钱,给他支持。除了死去的姥姥,没人对他那么好。
沈朝文心里很感激,但知道那不能要,坚持把那张卡推了回去,又从钱包里掏出自己的一张卡,对姜默父母解释说他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自己也有一些存款,他会用那些钱投资自己,去英国的生活费肯定是够的。梅晴被吓到了,很不解地问他房子什么时候卖的,你什么时候去办的?姜启东也很诧异,说朝文啊,你自己办的那些事吗?怎么不跟干爸干妈说呢?
他只能答:我自己可以的,我不想麻烦你们。
听完,他的干爸干妈不说话了,用有些疼惜的目光看着他。
梅晴最后还是把卡塞给了沈朝文,说密码是你生日,不要也得要,拿着。
沈朝文没去看过那张卡的余额,他在第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把卡留在了姜默的枕头下面,留了张纸条给对方,说是梅晴让他转交的。有些事不能过线,这是他心里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伦敦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他几乎每门课都有小组论文,每天都要看大量的英文案例和文献,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这些倒没什么所谓,沈朝文从小就喜欢各种挑战,最喜欢充满困难的环境,甚至不需要什么过渡期,适应良好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